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最强特种兵之龙刺 > 教育行业“供需关系”变化:3年后这些地方的小学面临招生压力

教育行业“供需关系”变化:3年后这些地方的小学面临招生压力

作者:赤色星尘 返回目录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字体颜色:

  在幼儿园之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将依次面临人口波动的影响 。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 ,目前有18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的人口数据 ,这些省份的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均出现下降 。而出生人口的下滑,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已开始显现。

  未来,教育行业应如何调整以适应人口变化?

  出生率下滑将明显影响哪类幼儿园

  2022年 ,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资料发现,这是1950年以来 ,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 。

  从各地的情况来看,江西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出生人口32.50万人 ,比2021年减少5.20万人;人口出生率7.19‰,比2021年下降1.15个千分点。

  江西省统计局分析,全省出生人口下降较快 ,2022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1年减少5.20万人,延续了2021年的下降趋势。出生人口下降主要是受婚育年龄推迟 、生育观念变化 、“三孩政策 ”效果尚未显现等因素影响 。全省出生人口下降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走低。

  人口大省河北2022出生人口45.3万人 ,人口出生率为6.09‰ ,近几十年来出生人口首次低于50万;相比2017年,5年来河北出生人口下降53.6%。

  福建去年出生人口为29.6万人,比上一年减少4.9万人 ,这也是多年来福建出生人口首次跌破30万大关;相比2017年,近5年来福建出生人口下降51.2% 。

  总体来看,相比上一年 ,上述18个省份2022年人口出生率全部下滑,其中,江西、甘肃、广西 、海南、贵州、河北 、福建人口出生率降幅均超过1个千分点。同时 ,18个省份的出生人口数量均出现下降,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包括河北、安徽、广西 、湖南、湖北、江西 、福建、甘肃、辽宁 、内蒙古 、海南共11个省份去年出生人口降幅超过一成。

  出生率的下降、出生人口的减少 ,对教育领域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学前教育 。2023年各地幼儿园的招生已陆续开始,小班普遍招收的是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出生的孩子。

  从历年出生人口变化来看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 ,2016年和2017年的出生人数都超过了1700万人,尤其是2016年达到了1883万人。但进入到2018年,二孩效应减弱 ,当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2019年为1465万人,2020年为1200万人 。

  也就是说 ,整体来看,出生人口下滑对幼儿园产生的大幅度影响,今年已开始 。而2021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 ,2022年为956万人,以此推算,到2024年幼儿园招生将面临更大的冲击 ,一些幼儿园或将面临关停局面。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从区域来看,2019年、2020年出生人口比较少的地方受影响比较大;从城乡来看 ,农村 、小城市的幼儿园受影响比较大 ,大城市的幼儿园受影响小一些;从公立私立角度来看,大部分公立幼儿园办学条件比较好,受影响小 ,而普通的私立幼儿园受到的冲击比较大,高端的私立幼儿园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这并不意味民办幼儿园就不可以生存 。除了收费水平 ,教育质量也是衡量幼儿园的重要因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相较于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机制更灵活 ,更能满足多样性需求。“如果一个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好、收费又合理,我相信一定会有部分家长愿意掏更多的钱让孩子进入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幼儿园 。所以尽管市场空间没有那么大,但是这种追求更高品质的需求也客观存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撰文分析 ,可以把幼儿园多出的学位作为托位,为2至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从国家层面来看,《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提出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 。而从现实看 ,随着适龄幼儿减少,几乎所有幼儿园都具备了招收2至3岁幼儿的条件。

  教育行业如何应变

  在幼儿园之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将依次面临人口波动的影响。

  储朝晖预计 ,在今年幼儿园招生受冲击之后的三到五年,小学也将受到生源的影响,其中乡村小学受到的影响更甚 。尤其农村居民中的很多人甚至不具备外出务工的能力 ,届时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在乡村上学,政府要履行保障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职责,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尽管公立乡村小学的规模较小,但是应该被保留。

  丁长发说,整体来看 ,随着人口的流动,农村的很多小学已经撤并了;农村之外,小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一些产业发展比较差的中小城市人口外流较多 ,老龄化程度比较高,几年后这些城市的小学也面临较大冲击。相对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 ,人口流入多,比如北上广深以及杭州、苏州、厦门 、东莞、佛山等年轻人口流入非常多的强二线城市,受到的影响就小很多 。

  丁长发分析 ,一线城市和人口流入多的强二线城市受到的影响体现在,比如有的城市以前一年需要五六万个学位,现在不需要增加那么多了 ,可能一年新增两三万个就够了 。也就是说,人口出生率下滑后,这些大城市的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也随之缓和。

  出生人口下降、人口流动对教育供求关系产生较大影响 ,那么教育行业该如何应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 、委员也关注该话题。根据媒体报道,有代表、委员认为 ,人口变动和流动会对学龄人口分布带来深刻影响 ,直接影响教师资源的供给和布局 。因此建议加强人口导入区教师编制供给力度,实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师配备专项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建议,提前布局教师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资源供给弹性和适应性,应对学龄人口规模与空间分布快速变动可能带来的挑战。他建议,应积极探索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 、购买教学服务等制度性创新 ,应对教师配置的短缺与过剩反复出现的问题 。

  储朝晖认为,区域人口流动如果是因为教育差距而流动,那么应该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 ,实现教育均衡。如果是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产生的正常人口流动,那么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人口流动情况调整相应的教育布局,最终目的是避免形成马太效应 ,避免出现好的更好 、差的更差。

  熊丙奇撰文分析称,应对出生人口变化,相关部门应该做出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 ,科学布局学校发展 。他认为 ,可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大幅提高校(园)建设标准,提高师生比 ,避免出生人口减少导致学校(幼儿园)关停。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小学阶段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2.10万个 ,占总班数的比例为0.73%。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482个,占总班数的比例0.02% 。

  熊丙奇认为 ,应提高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推进小校(园)小班建设,实施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育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